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两马”祖辈的血脉亲情
日期:2024-11-28 09:28 来源:福州日报
| | | |

  

  陈善茂(左二)带着马祖乡亲回乡。福州日报记者 唐蔚嫱摄

  “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27日,79岁的马祖高中原校长陈善茂和琅岐镇金砂管理区劳团村原村支书陈光刚一见面,就用福州话唠起家常。此行,陈善茂带了45名马祖乡亲到金砂,参加陈氏宗祠落成典礼。

  宋代起,陈氏一族由河南迁入福建,沿闽江繁衍。其中一支长栖福州琅岐,去得远的,则跨越海峡,迁至马祖、台湾。120多年前,陈善茂的曾祖父陈昌顺为了打鱼方便,移居到马祖。

  此次回到金砂,陈善茂专门到老家的水井边看了看。“小时候,我就是在这里玩的。”陈善茂说,20世纪40年代末,母亲时常带着他往返马祖马尾两地走亲访友。

  陈光的祖父同为金砂人,同一时期也常常奔波于“两马”之间,把福州的茶叶、布匹带出去,把台湾的白糖运回来。

  1949年,海峡两岸陷入长期军事对峙状态,往来隔绝,音讯全无。年仅4岁的陈善茂不能理解为何再也不能到对岸的老家琅岐玩耍,而被留在马祖的陈光的祖父则暗自猜测,患有肺病的儿子在琅岐没有父亲依靠,这一别应是永隔。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悄然冰融。但当时台湾仍处于“戒严”状态,马祖地区仍受严控。

  陈善茂的父亲陈师贵思乡心切,冒险渡海而来,与琅岐的亲妹妹在渔船上相见。“两人一见面,就抱在一起号啕大哭。”陈善茂回忆道,父亲还凑出2万美元,支援大陆亲友生活。

  那时,两岸民众开始通过香港地区、美国有了零星的交流。陈光的祖父从旅居美国的宗亲处得知,儿子不但没有夭折,还开枝散叶,有了不少家人。“祖父知道消息后又喜又恼,自责没有赚到更多钱给儿子。”陈光说。

  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那一年,年已七旬的陈光的祖父再也按捺不住思乡之情,辗转回到魂牵梦绕的琅岐祖屋。他一住就是8年,直至病逝。

  陈善茂的父亲陈师贵却没那么幸运。1988年,台胞证已经办妥,他却因为中风长期卧病在床。在琅岐的姑姑不久后也辞世,兄妹俩海上一别,再会无期。

  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1988年,陈善茂回到马尾琅岐,爬到白云山上遥望马祖列岛,只有18海里远的路,他却走了近40年。

  为了让更多人记得回乡的路,30多年前,陈善茂拿着从家乡辗转寄回的陈氏族谱,在马祖挨家挨户上门收集族人信息。8年前,他与劳团村共同启动新族谱的修订,并于去年完成修订。

  此次回到金砂参加陈氏宗祠的落成典礼,陈善茂感慨万分。“在场的都是一家人。”他说,将分散两岸的陈氏族人编入同一个谱系,你是谁家的孩子、谁是叔谁是侄一目了然,这个家族的新一代不再“不相往来”。

  如今,陈善茂的儿子也继承了这条情感纽带,频繁往返两岸,还在福州买了房,延续这份跨越海峡的亲情。

相关链接: